“打打球,出出汗,练好身体,为接下来奋斗积蓄能量。”9月29日上午,蚌埠体育中心,刚刚结束运动的市民王磊精神抖擞地说。
运动过节,健康在线。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珠城市民制订了运动健身计划,准备在假期中收获健康与快乐。
在位于禹会区纬四路附近的体育公园,记者看到,各个场地上活跃着进行各项运动的市民,其中既有“征战”多年的老球员,也有生龙活虎的小朋友。今年读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卢俊凯说,来到运动场,放下手机和电脑,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课余生活。
快乐健身,幸福蚌埠。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现在的蚌埠,公共健身场所越来越多,以往为了一块运动场地挤破头皮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靓淮河’岸边、黑虎山步道、蚌埠体育中心、老体育场、街头体育公园,甚至小区里都有不少健身场所。”说起蚌埠的运动场地,喜欢跳广场舞的市民朱小姐如数家珍。
在实施“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的过程中,我市注重在普惠上下功夫,把覆盖全市城乡的小区、村体育设施、群众身边的健身步道和容纳更多群众健身的体育公园作为重中之重,把健身设施建在群众身边,让更多市民看得见、用得上、练得好。去年,我市完成了450处小区和行政村的体育设施提升和改造。今年已经完成370处改造和提升。此外,我市还完成了70公里的健身步道建设,并利用城市的边边角角打造了8个“口袋公园”。
为了丰富市民的假期生活,我市还发布了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蚌埠市文化体育重点活动,给了市民更多的选择。(详情可戳→刚刚发布!中秋国庆蚌埠文体活动出炉)
除了“诗和远方”的旅游、到处吃喝玩乐,“双节”第一天,蚌埠市博物馆掀起了看展热潮,既是放松身心,又能了解历史,以文化滋润假期生活。
9月29日下午,记者在蚌埠市博物馆门口看到,市民、游客完成线上预约,经安检后即可进入馆内参观,现场秩序井然。
蚌埠市博物馆内丰富的文物展陈、图文介绍、文史资料,以及现代化的展陈手段,让市民游客能够在参观过程中清晰地了解蚌埠历史的发展变迁。“这次趁着假期特意带孩子来看一看,学习了解书本上学不到知识,增长见识。我觉得假期走进文博场馆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对蚌埠的悠久历史,能够有更深的、更细致的了解。”市民张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节日期间,蚌埠市博物馆将在基本陈列的基础上,推出多个新展。在水一方——蚌埠、宁波地区早期文明对话展,共展出蚌埠、宁波两地文物、标本197件,以反映双墩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先民的生存环境、生业经济、精神世界等方面的陶器、石器、木器、骨角牙器、动植物遗存为主,还包括侯家寨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部分器物;园韵文心——苏州园林文化特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苏州园林博大精深的造园艺术,彰显苏州园林精细秀美、古雅脱俗的造园意境与生活追求,让广大市民游客在家门就就能了解苏州园林之美;黄梅百年——黄梅戏发展历程展,生动再现黄梅艺术的前世今生。
除了展览之外,假日期间,蚌埠市博物馆还将开展“迎国庆赠红旗”志愿服务活动、“我在蚌博看展览”惊喜福利派送、历史研学放映厅、非遗沙龙互动体验等活动,让观众在“看”“听”“玩”的过程中,认识文物,走进非遗,了解传统文化。
中秋国庆喜相逢,家和国盛同欢庆。蚌埠市图书馆精心策划 “悦读庆华诞 书香迎国庆”主题活动,每天都有精心策划的互动环节,让广大读者伴着书香过节,静享慢时光。其中包括“花好月圆·诗词赏鉴”、“壶中日月·巧做花灯”、“春花秋月·共赏观影”、“和国旗合影·为祖国点赞”等线下活动,以及“月朗风清·诗情画意〞“以诗颂月·答题闯关”等线上活动,邀请市民、读者遨游书海,开启双节赏 阅 之旅!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在家园聚会,一起品尝月饼,赏月,还会制作花灯。”“双节”第一天上午,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少儿读者们普及了中秋节的历史起源及发展状况讲解了中秋吃月饼、赏月等民间风俗。随后,向读者们分发手工做花灯材料。小读者们拿到五颜六色的花灯和颜料之后,便将早已构思好的有关中秋的图案画在灯上,并写上中秋快乐等吉祥话。
“在图书馆,带孩子参与了诗词对答,还第一次制作了花灯,在掌握传统文化、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过了一个传统而快乐的节日。”市民高女士说。
9月29日上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垓下景区揭牌暨安徽·固镇菊花文化旅游季开幕式活动在固镇县濠城镇举办。
本届安徽·固镇菊花文化旅游季将从9月29日持续至11月12日。菊花文化旅游季以“菊花”为媒,摆放各色菊花10万余盆,涵盖百余个品种,通过菊花展览、文艺演出、农特产品展销、菊花系列赛事等丰富多彩的菊场景,为游客带来赏菊、诵菊、写菊、采菊、品菊、斗菊的新体验。
开幕式上,垓下景区举行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据悉,目前固镇县拥有A级旅游景区5个,其中3A级景区3个,垓下遗址景区于2023年7月被评为4A级景区,实现了蚌埠县域4A级景区“零”的突破。
9月29日早上8点,蚌埠新奥荆山服务站多能工杜云龙像往常一样,来到服务站参加周五的班组例会,即使是节假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服务站的多能工们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这对于多能工们来说,是他们服务工作的常态。
8点半散会后,杜云龙开始梳理今天的工作,今天他有11户的置换工单,平均每户的服务时间要至少半个多小时,加上路上的时间,中午来不及吃饭也要忙到晚上。
山水宸苑小区业主们刚刚入住,用气是生活的头等大事,所以张璨女士一家对于杜云龙上门来开通燃气非常得高兴。尽管张女士表示不需要穿鞋套,可是杜云龙还是坚持穿上了鞋套,并将自己的工具包和背包都放在厨房角落的地上。
杜云龙一边熟练的操作着每步流程,并不时的拿出手机对整个置换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在接通热水器保压试验时,杜云龙发现了烟道管道有些短,而且贴近窗户,于是提醒用户使用热水器时,一定把临近的半扇窗户关闭,否则排出的气体会折回室内,引起燃气报警器蜂鸣甚至切断。
说完了热水器的注意事项,杜云龙又跟张女士介绍手柄阀门如何启闭,然后是介绍物联表如何充值到账,如何更换电池,乃至电池型号正负极区分。“平常用气时,窗户一定要留条缝,如果闻到有臭鸡蛋味,不要慌一定要到室外给我们打电话……”最后当用户表示完全了解后,杜云龙将放在灶台上的配件塑料外包装拾收干净,攥在手中丢在楼下的垃圾桶里。临别时,向用户全家致以中秋节的祝福。
为了保障市民安全用气,8天的国庆长假杜云龙和同事们每人轮着休1天。说起杜云龙,他可是蚌埠新奥的服务明星。每年用户送给他的感谢信、锦旗像雪片一样纷至踏来。多能工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计件工资,而他却愿意多次上门为一位用户解决问题,耗费自己的时间不说,还舍弃了可观的既得利益,甚至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用户提供免费服务。特别是独居老人、残疾用户的用气安全更是他时刻牵挂的事,只要得空他就常常上门询问有啥需求没有。今年杜云龙不仅被评为蚌埠市“最美奋斗者”,还获得了蚌埠市二季度’敬业奉献好人”的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杜云龙依然保持初心。“只有把用户的难题真正解决了,我才能安心”这是杜云龙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对每位服务的用户都是用心的极致服务,哪怕多花些时间,多登几次门,也要把用户的难题给解决,让用户放心安心的用气。
半盆小鸡烧蘑菇、半盒白米饭,再加一个咸鸭蛋和一个卤鸡胗,就是张峰中秋晚上的“团圆饭”。
张峰是市120的随车急救医生,原本9月29日当天轮到他休息,但为了应对节日出车高峰,他被单位召回,随时待命。
工位上剩的半盆小鸡烧蘑菇,是张峰前一天休息时自己烧的,当天来上班时他盛了满满一盆带到单位,中午和几个一起加班的同事们分享,吃了一大半,还剩下一些。
中秋节当晚6:40,张峰和同事才将一名患者送回马城镇,刚返回单位,此时已超过了他的下班时间。
晚上归来的张峰将中午剩下的菜和米饭拿去简单热了一下,然后就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一顿饭一遍就能吃完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圆满。”张峰说,只要一通急救电话他们就要放下手中的一切立刻奔赴向患者,一顿饭吃好几次才能吃完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常态。
当晚没有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是因为张峰的家在怀远,来回比较费时,而9月30日一早,他又要按时到岗上班,为了不影响第二天工作,他索性就住在单位不回家了。
张峰说,做了三年120随车急救医生,三年没和家人一起吃过中秋团圆饭,家人对他的工作很是谅解和支持,母亲对他说过,“心里时刻装着家人,饭在哪吃都是团圆,只要你把病人抢救好,妈妈心里就踏实了,为你高兴。”
在这举国同庆、阖家团圆的一片祥和中,9月29日白天,蚌埠民用机场的建设工地仍热火朝天。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发挥苦干实干精神,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争分夺秒,为蚌埠机场项目建设拼出“加速度”。而在现场,项目部也为建设者们营造了浓厚的过节氛围。
当日白天,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焊花四溅,各种作业车辆穿行其中。而在车辆旁边的“钢铁森林”之中,四百名多名坚守一线的建设者们,助力项目加速推进。而到了晚上,却是和往常不一样的景象。“项目开建以来,这是唯一的一次。”据参建单位之一的中建八局现场管理人员王佑伟介绍,为保证工程进度,平时都是倒班24小时施工,今晚破例取消夜班,让大家有充足时间聚会和休息。今天的中晚餐,工人们都领到了餐券,免费享用餐饭的同时,还得到了免费分发的月饼。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还带着慰问品,到一些部门进行慰问。
据了解,目前蚌埠民用机场航站楼工程正处于基础冲刺阶段,已基本完成9月30日前航站楼出正负零的规划。目视灯光工程也已进入施工阶段,跑道、滑行道及停机坪的灯光助航设施预留预埋施工已全面启动,计划在10月20日之前完成。
记者:李扬 何沛 尤靖文 陈瑶 谢勋章 通讯员:李一佩 刘芳 夏禹 王闯 文 图